EN

肿瘤细胞这样养,影响因子翻一番!

人类与肿瘤的博弈仿佛一场漫长的影片,培养模型也经历从传统 2D 到新兴 3D 的转变。其中,3D 培养可以更好地还原出肿瘤的生理特征,重现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,即反映真实的肿瘤微环境(Tumor microenvironment,TME)。

两大模型:球状体和类器官

常见的 3D 培养模型为球状体和类器官,前者是单细胞群的细胞簇或者聚集体,或不同细胞的混合体,结构相对简单。球状体主要体现出肿瘤细胞间在三维环境下的梯度渗透、肿瘤内部缺氧和坏死等,可以作为一种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工具。

而类器官(单一种类或多种细胞组成)可以体外展现真实器官的三维构造,体现更多的生理功能。正如 Hans Clevers 教授曾经介绍的,其实验室对 150 例乳腺癌样本进行研究(其中利用包埋法成功培养出 95 例类器官),通过 NGS 数据分析表明类器官较好地保留了原肿瘤的拷贝数变异(CNV)和单核苷酸变异(SNV)特征。针对乳腺癌诊断常用的指标(ER、PR、HER2)进行的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也与原肿瘤一样。正因如此,作者使用 HER2 信号通路相关的药物进行了小鼠体内和类器官体外用药,发现结果也具有高度一致性[1]

TME 研究,如何构建 3D 模型?

不论是肿瘤来源的球状体还是类器官,都可以用于研究 TME。主要分为组合 TME 模型和天然 TME 模型两种,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向培养的肿瘤类器官中添加免疫细胞,后者是直接培养天然的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。

两类培养模型采用的 3D 培养方法一般有 3 种:类器官模型选用气液法和包埋法;球状体模型选用 3D 微流控法。通过以下两张表的总结,快速掌握各个培养方法的特点和选用的工具。

 

参考文献:

1. Norman Sachs, et al. A Living Biobank of Breast Cancer Organoids Captures Disease Heterogeneity. Cell. 2018 Jan 11;172(1-2):373-386.e10.

2. Kanako Yuki, et al. Organoid Models of Tumor Immunology. Trends Immunol. 2020 Aug;41(8):652-664.

附件: